抚慰创伤 无痛先行——记中山一院骨科“无痛病房”
抚慰创伤 无痛先行
——记中山一院骨科“无痛病房”
2010年4月,在开展“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”过程中,我院骨科作为试点病房,开展了“创新创优,感动服务体贴您心”的优质护理服务,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主题,在护理部、科室主任及护长的倡导下,带着一股积极向上,满怀信心的动力,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疼痛管理模式,开展了 “无痛病房”工作。,旨在提升疼痛管理理念,为了最大程度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,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,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,改善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开展以来,取得了满意的效果,做到了“抚慰创伤,无痛先行”,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提高,最大程度体现了人文关怀。
以下是我们在开展“无痛病房”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创优行动……
第一,全科统一思想。在科主任及护长的引导下,组织学习研讨建立无痛病房工作模式,邀请疼痛治疗专家集中讲授理论知识,包括疼痛的病理生理、疼痛评估与干预、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、人文关怀及疼痛控制理论、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、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知识。护长还不忘调动护士积极性,运用情景模拟演练、角色扮演、护理业务查房、病例讨论、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。
第二,收集资料,积极宣传。开展从患者(入院第1~2天,术前,术后5天~出院前)三个阶段的疼痛认知及自身疼痛情况的问卷调查,患者对现有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,大大拉近了护患距离,促进护患沟通。病区对开展“无痛病房”积极造势,张贴宣传资料,每个病房张贴疼痛尺,制作宣传单张。灌输无痛观念,让患者和家属知晓,转变传统的镇痛理念,接受患者和家属的评价,处处体现人文关怀。
第三,落实管床责任制,管理好自己所管的患者。疼痛管理工作由主任、护长、主
在落实管床责任制过程中护士进行疼痛管理。首先,工作中贯穿护理程序,认真进行评估、教育、实施、评价。对每个患者入院时派发测量疼痛尺,开始使用“疼痛评估记录单”,对8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首次疼痛及心理评估,教会疼痛尺的使用,同时给予疼痛教育;其次,按照制定的疼痛护理指引,对患者入院时、术前、术后进行系统、持续、动态评估其疼痛情况,深入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,针对不同患者一方面进行相应的疼痛健康教育,以指导患者及家属;另一方面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措施后评价护理效果。再次,医护间互相配合,护士进行正确、规范、全面、评估后,应用掌握的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作出决策,并与
第四,围绕专科特点,专业用心护理。创伤、手术、术后固定与特殊体位、功能锻炼、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。注重患者主诉,并加强巡视,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,如体位不当、固定过紧、伤肢的位置、角度异常、操作频繁等。对一些需要吻合血管的手术如(皮瓣、断指再植)的患者,以免术后的患者疼痛引起血管痉挛,影响手术成功率。
第五,强调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,及时解决所需。贴心服务,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。以同情、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,运用同情、倾听等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,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,以缓解紧张焦虑,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。
通过以上举措,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,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,取得了满意的效果。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平均为2.24分;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≤2次;98.6%的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术后6小时即可进行无痛功能锻炼;无痛护理措施实施率达100%,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为4.64±0.52,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评分为4.61±0.65,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.46±0.71。同时,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,多次接待外院同行的参观,多次进行国内、省内学术交流,“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与实践”一文发表在《中华护理杂志》。
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是抚慰创伤的天使,开展“无痛病房”工作模式,无疑给我们天使插上了翅膀!我们倡导“抚慰创伤,无痛先行”,是让更多医护人员加入无痛管理行列,是让更多的患者在“无痛舒适”的治疗护理中恢复身心的健康状态!
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-显微医学部 谭运娟 黄天雯